地名查询网

当前位置:地名查询网 > 资讯中心 > 地方旅游 > 内容

新业态激活“上门杀虫”需求,“家庭虫害防治”就业缺口达百万

发布时间:2023-11-16 9: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7日讯 “一扫一簸箕,一户上万只。”何勇是上海一名杀虫工程师,刚刚经历了白蚁最密集的6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年5到7月是上海白蚁高发期。白蚁会啃食木头,危害建筑物的地板、门框等地方。以往,不少居民会自行购买杀虫药,更换家具。今年夏天,白蚁数量比往年更多,部分消费者开始求助专业杀虫团队,上门除虫,带动“家庭虫害治理”市场快速发展。

“除虫师”的专业名称是有害生物防制员,早在2007年便被列入国家职业技能目录,职业定义为“从事预防和控制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和工作、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的人员。”

此前,除虫服务主要面向专业市场,如工厂除虫除蚁、餐饮机构灭鼠、房地产白蚁防治等等,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幕后英雄”。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增长,除虫服务也在快速走进家庭消费。以美团数据为例,今年5月以来,“上门杀虫”的搜索量同比上涨3倍。其中,上海家庭虫害治理团队数量同比增长150%,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新的消费业态涌现,带动职业“除虫师”成为就业新选择。据统计,2022年国内有害生物防制市场规模约在350亿元左右,每年增长率不低于25%。在未来国内家庭虫害防治行业的就业缺口达到100万,将有力带动相关职业人才就业。

防蚁除虫:“我们是帮消费者解决问题的”

“上海属于中纬度地区,可以说汇聚了南北两方的虫。”何勇今年26岁,已经有两年除虫经验。以前他以为“上门除虫”是一项针对“胆小鬼”的享受型服务,实际工作后,他才意识到,害虫可能威胁人的身心健康,“杀虫师”是帮普通人解决问题的。

何勇做过汽车美容,进过工厂,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喜欢,“除虫师”这个工作却做了两年。对他来说,这不但是个跟虫打交道的职业,更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因为工作原因,他每天会去不同的家庭,见到各色各样的人,“跟小伙子聊电竞,跟老大爷聊历史”,每段交流都让他有新感悟。

作为一名职业除虫师,何勇懂得所有常见害虫的防治,“白蚁只是侵蚀家具,有的虫却会叮咬人类,比如跳蚤吸血,臭虫咬到皮肤会起泡。”从近期的经历来看,白蚁依然是上海家庭里数量最大、繁殖最快、危害最大的害虫。

“今年上海是5月30日集中爆发,这波白蚁和3月那波不一样,最高可以在30多层筑巢。”何勇介绍,6月是白蚁纷飞季,白蚁会在高空追逐配对,翅膀脱落,“然后从地板直接侵蚀到家里,钻进木头内部繁育。”

白蚁有着比较强的生存繁殖能力,并且以木纤维为主要食源,如果任其繁衍,对于一些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将带来严重影响。

6月一个周末,何勇应邀到上海城区一个老房子里消杀。老房子多为木质结构,里面松软潮湿,适合白蚁居住。由于白蚁侵蚀,这户人家每年都要换门框。用何勇的话说,“一个白蚁飞到家里,第一年看不出来,第二年门框就成窗户纸了。”

“杀虫师来之前,我们已经打了很多药,但没法深入到木头里面。”屋主王先生说,只要药没喷对位置,白蚁巢穴就会转移。何勇观察了一下,发现他家里木质结构很多,还有护墙板,如果要通过喷药的方式消杀,可能得“拆家”。

最终,何勇在屋内设置了不少“诱饵站”,吸引外出觅食的工蚁将“好吃但微毒”的食物带回蚁穴。经过一两个月的“麻痹”,整个巢穴的白蚁都会“自己灭掉自己”。

“面对白蚁,普通人会第一时间上网搜药物,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逐渐失去信心。我们会根据虫子的生物特性、房屋本身的结构,因地制宜实施杀虫计划,不但要保证清除干净,还要把知识、经验教给客户,彻底除掉害虫。” 何勇说。

恐惧源于未知。家庭虫害不仅对建筑有影响,还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上海郊区虽然老房子不多、白蚁少,但有很多北方来的年轻人居住,没见过大蟑螂和老鼠,“有个女孩,每晚听见老鼠在吊顶上跑,睡不着。上门杀虫加上科普,她就没那么怕了。”

家庭虫害防治就业缺口100万

国际上,老鼠、蚊子、苍蝇、白蚁等害虫的防治是一门成熟产业——有害生物防治业(Pest Control Operation,简称PCO)。2016年,中国每6500人有一位生物防治员,美国的比例是2000:1。曾有机构测算,未来中国这一行业的就业缺口达到100万。

据了解,这个市场此前主要以传统的专业需求为主,如单位机关的有害生物防制、餐饮酒店的灭虫灭鼠、房地产及物业的除白蚁等,以及更加专业的农林水利病虫害治理、病媒生物防治等等,市场规模约在350亿元左右。面向家庭的灭虫和消毒服务,是近年来才涌现出的新事物。

广东新希望城市害虫防治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理事王新艳认为,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有害生物防治已经是一个刚需市场。尤其是近年来家庭消费市场崛起,除螨虫、除红火蚁等细分需求不断出现,行业规模每年增长率将不低于25%。与之对应的是,行业人才吸纳也比过往更加容易。

焦震已经在PCO行业深耕十几年。据他介绍,中国的有害生物防制员多为企业、政府工作,家庭市场仅占3%,国外这一数字是40%。近几年,家庭虫害防治团队日益增多,他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加入拜耳中国,目前团队主要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提供上门杀虫服务。

原先,中国消费者主要通过社区介绍、网上搜索电话等方式,寻找专业的除虫团队。近几年,随着本地零售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不少人会直接在手机上团购套餐。虫虫拜拜团队会根据网友询问、评价等信息,筛出需求量最大的城市招募工程师。

PCO行业在中国还很新,成为职业除虫工程师之前,多数人都没有相关经验。焦震招人主要看服务意识,其次是学习态度,上岗前会有一个月的职业培训。根据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上门次数等,还会安排不同等级的职业等级考试。

“上海每个区都有防疫站,这可能是很多人接触杀虫行业的第一步。”何勇表示,上海有200多家杀虫公司,其中多数是给餐厅、医院、政府等定期提供消杀服务。他们对于商业单和家庭单都会接,前者的要求是“控制密度”,后者的要求是“一次清除”。

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手机上叫个工程师杀虫”正成为众多家庭的新选择。据焦震透露,目前团队有一半订单来自线上平台,计划推出价格更亲民的产品,激发租房一族的消费需求。通过本地生活服务类平台,消费者了解和体验上门杀虫更容易。

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也在本地不断创造新就业机会,新职业“杀冲师”在多个城市涌现。

以美团数据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上已涌现数千家提供“上门杀虫”服务的专业商户,商户数量较2020年增加了12倍,同期订单量增加近28倍。其中,30岁及以下的从业者占比达到38%,越来越多具备职业技能的年轻人找到了就业新路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星表示,数字技术引发了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催生了大量新兴职业群体: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撮合了海量过去无法达成的交易行动,并由此制造了依附在交易链条上的多种新兴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孪生持续放大和强化数据价值,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深化,进而增进了新就业岗位创造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