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当前位置:地名查询网 > 资讯中心 > 地方经济 > 内容

从一条海岸线看海滨生态变迁——山东日照绿色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4-8-8 9:5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0

  艳阳高照,蝉鸣晴空,家住安徽的孙飞飞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日照海边。“没见过这么长这么美的海岸线。我早上和妻子去赶海,下午陪女儿挖沙。”虽然同样的日程已重复两天,但孙飞飞一家仍意犹未尽。

  曾经,日照海岸线备受飞沙、养殖污染等生态问题困扰,尤其是海滩上一个个养殖池,把海岸割裂得七零八落。

  日照北部海岸曾被民间戏称为“大沙洼”。这里有“三宝”:飞沙、海雾和“小咬”(飞蠓)。20世纪末,为解决固沙难题,当地根据“大沙洼”多水多沙的情况,挖出1.5米深的排水沟,并用挖出的沙子堆成台田用于植树。随着棵棵黑松、水杉站稳脚跟,“大沙洼”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夏日漫步其中,微风拂面,树影斑驳,格外凉爽。

  海岸线治理,还让当地产业从有到“优”。在日照市禹海红旗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尾尾石斑鱼静栖池底,水质情况一目了然。“传统养殖模式中,养殖尾水直排大海,营养物白白浪费,污染物欠缺处理,对海岸线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公司总经理赵奎峰说,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公司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收集利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养殖尾水排放量由养殖水体的3倍降到十分之一。

  日照市已累计拨付7000万元扶持资金,开展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多个现代渔业园区,促进海水养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开展现代渔业园区连片治理,实施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池塘沉淀净化及生物处理,实现养殖尾水精准高效处置。

  在修复整治海岸线的基础上,当地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建设阳光海岸绿道、发展文旅产业。一条约28公里长的绿道循岸线、连山海、穿松林、过村居,串联起万平口景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两城河口湿地等自然人文节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慢行网络,给市民和游客带来“空中走”“画中游”的体验。

  锅炉房改造成的游客中心、蓄水池改造成的潜水教室、育苗厂房改造成的咖啡厅……昔日养殖产业遗存正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游客眼前。

  “分割沙滩的养殖池不见了,被海风卷着跑的沙子也在岸边安了家,海岸线重新成为风景线。”市民张舒童把家乡的变化看在眼里。大学毕业后她返回家乡,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支持家乡的旅游产业。

  海边民宿爆满,社交平台上阳光海岸绿道好评如潮,持续推进的海岸线治理厚积薄发,反哺日照的文旅产业。日照凭借愈发靓丽的海岸线,跻身热门海滨旅游城市。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7月以来,日照市共接待游客2160余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量达826.5万人次、占比为38.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串起日照海滨生态与发展的不只是海岸线,还有多年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管恩余说,当地将加大自然岸线保护力度,严格自然岸线执法监管,强化沙滩稳定性监测,及时掌握岸线动态变化。积极争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力推进南部海岸线整治修复,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海、金沙滩”。

  傍晚时分,行走在万平口景区海滩,习习海风洗去酷暑的燥热。在路边民宿的二层小楼上,人群集聚,音乐渐起:“等一个自然而然的晴天,我想要带你去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