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商洛 > 丹凤县历史人物介绍

丹凤县历史人物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黄占魁(1920~1982)1920年10月24日出生于丹凤县峦庄区桃坪乡会池村。因家贫未上学,1933年随父母逃荒到陕北。1938年辗转到黄龙山区垦荒,在崾崄乡太地塬村落户。黄龙解放后,黄占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劳动生产有突出表现。195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11日,创办了黄龙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名“源泉社”,黄占魁担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直至高级社、公社化的十多年任职期间,他……[详细]
   汪世春(1917~1979)陕西丹凤县人。父早逝,家贫,1924年,随母离乡逃荒,1935年,在黄龙山区石堡川的吉家河村落居。汪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吉家河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党的地下交通员。为了掩护党的地下组织,了解国民党的内部情况,经黄龙工委书记孟树林批准,加入国民党,以三民乡(今将军庙)第九保(今窑门河)副保长和乡民代表的职务为公开身份,秘密了解敌情,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又把党的指示、信……[详细]
  陈寿益(1913~1992)乳名巨劳,民国二年(1913)出生于棣花陈家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经中共商洛工委领导成员周宝航介绍,到边区一一五师留守处工作,并在该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某炮团,参加过保卫延安等战斗。民国三十五年(1946),寿益回商洛打游击,参与了李先念“中原突围”来商洛的接应、隐蔽等工作。民国三十六年(1947),经鲁山整训打回商洛后,于11月任第二武工队队长……[详细]
  薛兴军(1914~1992)乳名军娃,外号“薛胡子”。祖籍茶房薛家塬。性豪爽,力过人,幼年虽行乞讨要,然一身傲骨,不堕其志。20多岁任当地常备队警卫班班长。王柏栋回商洛开辟工作,经王连成、巩德胜介绍,兴军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4月加入共产党,在常备队内开展党的工作及兵运活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古历五月十八日,在中共商洛工委领导下,由巩德芳和兴军指挥,在茶房队部进行武装反击击毙反动队长谢……[详细]
  马一民(1906~1992)出生于陕西省龙驹寨大石桥。父马骧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十三年(1924),一民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天津北宁铁路局。民国二十六年(1937)4月,北宁足球队由他领队赴日本参赛,取得四战四捷辉煌战绩。翌年,他调往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主持鄂北《阵中日报》并任长官部参议。旋应韦永成之邀赴安徽,历任粮食局副局长、驿运处处长和公路局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民随李……[详细]
  石姑娘(1911~1991)松树尖道姑,佚其名,原籍商南县,幼时因家贫到松树尖出家。出家后,垦山伐薪,自食其力,并以济贫救苦为己任,攀崖岩,采草药,制单方,行医于深山陡岭,山民赖其治愈者甚众。民国三十五年(1946),曾与道友李厚基掩护过原新四军教导员黄敏,对革命作过贡献。“文革”中,与道姊舍身保护文物古迹,该庙现为我县壁画最为完好的古建筑。 王银当(1908~1991) 女,商镇张家村人,旧社会……[详细]
  李厚基(1903~1991)乳名天才,字少关,道号俊厚。出生于寺底铺,毕业于龙驹寨高等小学。后因连娶数妻皆亡且无子女,又见民不聊生,遂萌出家之念。因见茈洞沟奇峰峻秀,实为闹中静土,即在此出家为道长。在他掌教期间,几次整修龙台观,为保护这一名胜古迹作出重大贡献。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先后在黄龙洞掩护过红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员多人,解放后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1984年后,将国家每月给他的补助费几乎……[详细]
  彭书霞(1968~1990)女,商镇老君村人。自1985年起,先后在竹林关、涌峪、资峪信用社任出纳、会计。五年间她经办1万多笔计150多万元的现金,4万多笔计1508万元帐目、帐据、帐款完全相符,无一差错。一亲友从家乡拿来衣料等重礼让她贷款,她以“不是本乡人不在范围”为理由回绝;乡上要信用社垫付工资,她又按章拒付。从不为贿所诱,不为权所屈。1990年10月7日凌晨,一歹徒闯入资峪信用社抢劫,她面对……[详细]
  陈建晨(1906~1989)女,生于老君河畔陈家村。后随父兆绪(秀才)居西安,民国十二年(1923)入北京商业补习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女子储蓄银行储蓄部主任。民国十五年(1926)经杨明轩介绍加入国民党,旋任陕西省党部委员。此时结识了国民党左派人士于振瀛,缔为伉俪。后经丁维芬荐至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五·卅”惨案发生,陈、于对时政多有抨击,因激怒蒋(介石)陈(立夫),被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陈攻政……[详细]
  许佐善(1903~1981)棣花许家沟人。佐善兄弟4人幼均随父许登镐习医,唯佐善深得其术,医德昭著,有乡井之誉。民国二十八年(1939)后,当地国共拉锯,由于佐善为人笃诚,中共游击队领导人巩德芳即将当时在商棣镇公所从事文案的韩述绩介绍给他。自此,他常以看病为由到镇公所取情报、换路条。后巩德芳又将田榜林、许立虎安插到九保当保丁。田、许便利用合法身份将佐善收集的情报进山送给游击队。民国三十六年(194……[详细]
  刘锡有(1925~1981)乳名庆,月日乡马炉村人,历任互助组组长、农业合作社主任、中共马炉大队支书、中共丹凤县委常委、丹凤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刘锡有变工队,是丹凤县第一个变工队。起初,变工队没镢头。他带领大家到百多里的赵川背铁砂,打了12把镢头。被称为“12把镢头起家”。此后艰苦创业30多年,永葆劳动者本色。由初级社主任到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详细]
  王庆华(1909~1978)龙驹寨古城村人,曾在石振邦民团当兵,后任文书,在此期间结识了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民国二十七年(1938)2月,石振邦被枪杀,庆华受党指示在龙驹寨以经商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是年5月,由王柏栋、周宝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陕甘宁边区学习。中共商县县委成立,庆华系县委成员,主管军事。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他担任二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翌年元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围……[详细]
  李玉海商洛镇金盆村人,一生务农经商,然热心办学。民国二十六年(1937),在提高玄权的声浪中玉海于本村菩萨庙创办玫瑰女子学校。民国三十一年(1942)为让刘家塬、金盆、老君殿、淡家寨等村更多的孩子读书并遗惠后代,他慷慨捐资,以祖业田兑换刘家塬3亩旱平地,扩建校舍13间,创办私立玉兴初级小学。该校桌凳、设施及延师费用尽出其家。抗美援朝期间,又捐献汽车一辆,以爱国义行为乡里称颂。“文革”中被“-”自西……[详细]
  周全治(1948~1969)商镇周家村人,1968年4月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器材股保管员。1969年8月16日,山西某国防施工工地上4个民工驾驶的平板车突然失控,车上载有60吨施工器材,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沿斜坡滑下,专线坡度大,弯道多,眼看要车毁人亡,两旁还有几百民工,当时在现场的周全治一个箭步跳上车,手握闸盘,用力试图转动。在板车继续失控的危急关头,他指挥车上4个民工跳车,又不住向专线……[详细]
  田锡侯(1913~1969)乳名述祖,又名富民,武关街人,卒业于陕西省立一中。旋入其父好友宋天才(江西人)师长所办之军官学校,毕业后任中尉连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返乡任武寺乡训练国民兵教练,结识共产党员周宝航、杜景、王士哲,并聘此3人亦为该乡国民兵教练,受训者500多人,大多初步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想。民国三十一年(1942),被委为武关小学校长,经他多方营谋,使田姓族人献出祠庙裸石作为校产,……[详细]
  刘筱斋(1893~1969)乳名焕堂,龙驹寨西刘家河人。父清源清末秀才、崇正书院教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西北大学,素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遂在龙驹寨高等小学任教。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文化之影响,力主革新教育,但为当地旧绅非议。为此,他愤然辞职,转入周芝祯在两岭村创办的朝阳乐育高等小学任教。其时,该校管理忙于筹款建校,教务委于筱斋一身。然他不辞辛劳,夙夜匪懈……[详细]
  李朝良(1906~1969)武关南坪人,家道贫寒,担挑为生,后又自卖壮丁,借以养亲。解放初任互助组组长,上级号召开荒地,他不仅垦荒种粮,又认准发展木本粮油为致富山乡之大计,在当地首次栽种成片核桃林,1956年建成全县第一个专业林场。由于他刻苦从事林业科学研究,改核桃树历来自然生、自然长、自然结果陋习,开当地核桃树剪枝、防虫、施肥、灌水、松土之先例,成为丹凤县科学务林之肇始者。在“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详细]
  冯子卿(~1968)字升云,龙驹寨街人。民国十六年(1927)赴苏联国立战斗大学留学,卒业任驻苏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第二处处长(主管西北五省-),后任陕西省防空司令,授少将衔。民国二十七年(1938),支持其弟冯麟生在龙驹寨兴办民团。1949年,家人先行赴台,冯因兵临城下,未能登机而滞留大陆。1968年2月,故于龙驹寨街。1980年6月,冯妻杨兰英及子冯飞自美国回乡探亲扫墓……[详细]
  王占甲(1884~1967)大峪乡王河爬村人,7岁随父、伯学画,15岁出师,先后在大峪沟垴、五花山、山阳天桥山等庙绘画、塑像。后又至华阴、华山、木王山等地行艺。1962年,被接至西安八仙庵作画近一年。年逾八十而终。……[详细]
  罗万钟(1883~1964)乳名罗安娃,住河南乡罗家村,人称罗画匠。他15岁开始学画、习塑,3年出师,代表作有《福禄寿》、《黄河阵》、《收0》、《赵黑虎下山》、《文王祈雨》等。龙驹寨城隍庙、东西火神庙、河南乡老龙庙塑像和壁画多出其手,并行艺于渭北、铜、朝等地。其长子随父学艺,将出师被国民党拉丁死于非命,因而技艺失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