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首页 > 地方人物 > 安徽 > 亳州历史人物介绍

亳州历史人物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耿全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耿全礼(1937.11—),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安徽蒙城人。195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2月参加工作。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195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2月至1959年任陆军战士、班长。1959年至1961年任陆军排长。1961年至1963年任陆军师后勤部运输科助理员。1963年至1966年任陆军连政治指导员。1966年至1969年任陆军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详细]
  李振亚(1912~)安徽利辛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赣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赣南画院荣誉院士,赣州市老年书画协会顾问。作品除在本省市历届书展获奖外,曾于北京艺术馆参加(各民主党派书画展)江西政协书画展,并入选专集,获上海第一届书展纪念奖,江西举行八一建军节书展获优秀奖。此外,在30年教学中曾为大、中、专、院校培养不少书法骨干。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和海峡两岸书法作品展,并为全国多家纪念……[详细]
陈岩 [] (1365~?)
  陈岩,初名“陈益”,字有谅,生于1365年,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陈亢的后代,从小就天资聪慧,且知书达理,弱冠时即精通经史,因德才兼备,被地方官举荐贤良方正做了官。后又被举荐入朝廷,受到明太祖朱元璋接见,遂赐其名为“岩”,赐字“维石”。陈岩历经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任皇帝,先后督办了绥靖“叛乱”侗族百姓、常德农民“拖欠”租税、组织民夫营运木材石料入京等重大社会事件,深得朝廷信任。先后历任浙江慈……[详细]
马晓静 中国内地女演员、教师、导演、制片人
  马晓静(原名陶恩然),出生于安徽利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硕士研究生,中国内地女演员、教师、导演、制片人。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班主任,担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07级、2009级表演本科班主任,表演、台词教员。……[详细]
曹俨 [三国] (?~223)
  曹俨(?―223年),曹魏广平王。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宋姬。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封为广平王,第二年逝世,谥曰哀,无子,国除。……[详细]
夏侯徽 [三国] 司马师第一任妻子 (211234)
  夏侯徽(211年-234年),字媛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司马师第一任妻子。父亲是曹魏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母亲曹氏是曹魏德阳乡主 (曹真之妹)。夏侯徽与司马师之间,生有五个女儿。 夏侯徽很有见识器度,每当司马师有什么想法时,都由她从旁策划协助。当时司马师之父司马懿位居上将重位,而他的儿子们都有雄才大略。夏侯徽深知司马师绝非曹魏忠臣,而司马师对出身曹魏家族的夏侯徽也非常顾忌,于青龙二年(23……[详细]
文虎 [] (?~291)
  文虎(?-291),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末晋初将领,文钦之子,文鸯之幼弟。毌丘俭发起叛乱时参战,兵败投奔吴国。诸葛诞发起叛乱时,与父兄一同率领吴军参战。当文钦向诸葛诞进谏言被斩后,和二兄文鸯一起跃过城墙,重新投回魏国。史传记文钦三子,文鸯胞弟。初钦协毌丘俭举兵反,讨司马师。 后丘俭事败身死,虎与二兄鸯随钦归吴。及寿春诸葛诞举兵叛司马昭,谴子为质,结以吴援,虎鸯钦等人率军突入城而守。诞素与钦……[详细]
文鸯 [] 魏末晋初名将 (238291)
  文俶(wén chù)(238年?-291年),字次骞(cì qiān),小名阿鸯,世称文鸯。 谯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晋初名将。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的司马师。文钦兵败后,随父南奔吴国。诸葛诞在淮南叛魏时,吴国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文钦,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西晋建立后,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详细]
文钦 [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257)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从吴军前往支援。甘露三年(258年),军情告急时文钦与诸葛诞意见不同,而且两人之间原本就有矛盾,于是……[详细]
丁谧 [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249)
  丁谧(?-249年),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是曹爽的亲信之一,与何晏、邓飏一同被称为台中三狗。太和中居于邺城,因对诸侯王无礼而被明帝曹叡逮捕,旋即因为功臣之子的身份被释放,之后受到曹爽引荐,拜度支郎中,明帝曹叡去世后升任散骑侍郎,不久转任尚书,架空司马懿、囚禁郭太后的计谋皆出自丁谧之手,因此司马懿对丁谧十分痛恨。高平陵政变后,丁谧、邓飏、李胜等曹爽死党……[详细]
龚得树 [] (?~1861)
  龚得树(?-1861)捻军白旗将领。又名龚得。安徽亳州(今亳县)人。1853年与张乐行在雉河集起义后,领白旗军,与陈玉成、李秀成等联合作战,于皖、鄂边境屡破清军。1861年春,与陈玉成联军十余万人,自桐城经霍山,进入湖北境内。攻击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部之后。3月14日,联军五万多人在罗田松子关与清军成大吉部作战时,他骑马直冲,被成大吉部参将王名滔从左侧横截,后中炮牺牲。……[详细]
张禹爵 [] (?~1868)
  张禹爵(?-1868)清末捻军首领。安徽毫州(今亳县)雉河集人。本名张五孩,张乐行侄。乐行殉难后,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军时,他是西捻军中仅次于张宗禹的将领。张宗禹“善谋”,他以“善战”著称。1867年西捻军从陕西宜川(位延安市东南)壶口渡黄河,踏冰桥而过,他领队首先抢渡黄河,焚毁对岸敌垒,进入山西。1868年3月在冀中饶阴 (位河……[详细]
马玉昆 [] (?~1908)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详细]
  梁岭,1961年12月出生于安徽涡阳县城一位普通干部家庭。8岁起入城关第三小学读书。他勤奋好学,仰慕雷锋、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每当看到有关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总是暗暗下决心:要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实际行动学习英雄,争当英雄。1972年,梁岭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74年小学毕业后考取涡阳一中;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处处事事用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雷锋为榜……[详细]
  刘瞻,字岩老,号樱宁居士,安徽亳州人,金朝文学家、诗人、教育家。天德三年,中进士。大定初年,召为史馆编修,卒于官。当时著名文学家施宜生、郭长倩、王竞等与之交游,党怀英、辛弃疾等皆尝从学艺。刘瞻作诗工于野逸,擅长于作田园诗,有《樱宁居士集》传世。……[详细]
  关学礼 (1938.10—)安徽涡阳人。擅长版画、彩墨画。1961年毕业于 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曾任市书画院秘书长,二级美术师。作品《江之歌》、《今日葛洲》 、《江城之光》、《隔山隔水不隔音》分别入选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海江千里》组画五幅入选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诗魂兮来》入选全国黄河画展并被中 国黄河博物馆收藏。  ……[详细]
曹休 [三国] (?~228)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曹操称赞其为“千里驹”,如同亲子般看待,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中,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早年经历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曹休的祖父……[详细]
  张宽(1921,2—)安徽涡阳人。擅长中国画。1946年安徽学院艺术科毕业,历任临泉师范教务主任,蚌埠市第三中学美术教师,安徽蚌埠市文联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作品《一个不叫它跑掉》入选首届全国青年美展,《冬荣》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春晓》、《傲寒迎春》、《春光明媚》、《老梅逢春更着花》等。出版有《张宽画选》。……[详细]
  贾子毅(1901.9.30~1975.10.24),原名振中,安徽省涡阳县高炉集人。幼年家境贫寒,靠外祖母资助高小毕业。1922年夏,冯玉祥在涡阳招募学兵,贾子毅因家贫不能继续上学,思谋外出,乃前去开封应募,被编入冯部开封学兵团当学兵,后提升为排长。1925年春,冯玉祥考选留日学生,贾子毅被录取,送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受训期间,发生五卅惨案,士官学校中的中国留学生激于爱国义愤,纷纷要求回国,经过……[详细]
何惟憼 [] (?~1558)
  何惟憼(?—1558年),号水南,蒙城人。幼年丧父。母颇识文字,坚贞贤毅,家境虽清贫,却能矢志抚孤。惟憼受其母教育,少即德才双重。何惟憼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初任莆田令,政绩显著,提升为督察院经历,金殿诏对,赐御史。供职三朝,忠心事公,德高望重。有一次,家人与邻居李某为一墙之争,官府久断难决。家人为打赢官司,修书至京,备言其事。何惟憼立即回诗一首:“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人一墙有何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