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首页 > 地方人物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历史人物介绍7

歙县历史人物介绍7

更新时间:2023-12-30

  叶元龙(1897~1967),又名卫魂,歙县蓝田人。民国4 年(1915 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上海大同大学,自费留学美、英、法三国,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该校“金钥”奖。民国16 年回国,历任南京大学教务长,金陵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等校经济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教务处长兼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民国21 年4 月调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9 月兼任财政……[详细]
  吴景超(1901~1968),名纪谦,字北海,歙县岔口人。民国4 年(1915 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校8 年肄业。民国12 年夏赴美留学,获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懂英、法、德、俄等国语言。在美国,同罗隆基、闻一多等人组织“大江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民国17 年回国,先后任金陵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民国25 年1 月,经同窗翁文灏游……[详细]
  张曙(1909~1938),我国近代优秀的作曲家、革命音乐活动家和歌唱家,字恩袭,别号绍裘,歙县坑口乡柔山村人。其父张履贞很小就外出谋生,由于善理财、能吃苦,学徒师满后不久就掌管了浙江衢州一家首饰铺,家境逐渐富裕起来。张曙的母亲知书达理,善良贤慧。她给孩子们讲过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也教会许多动听的民间歌谣,这对幼年的张曙影响很大。童年的张曙对音乐就有强烈的兴趣。当时,邻村有一个由孩子们组成的唱灯班……[详细]
  • 吴承仕
  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号展成,又号济安,歙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书香门第,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和熏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他17 岁时,应试中秀才。翌年,又应试中举人。光绪三十三年,清廷举行举贡会考,他以殿试一等第一名被录取,并被点为大理院理事。他青少年时期,中国正处于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之下,逐渐衰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民生凋敝,激发……[详细]
  程寿娣(1930 ~1984)曾用名明熹, 歙县桐坑源人。船工出身, 民国38 年(1949 年)4 月参加革命,参加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曾任休宁县、歙县县委书记等职。1983 年5 月任徽州地委书记、徽州军分区第一政委。任职期间,他常头戴草帽,腰挂水壶,一身农民装束,到农村搞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详细]
  吴文瑞(1919~1970)歙县西溪南村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时,曾化名张扬、汪惠、吴建德。民国25 年(1936 年)冬,中-员吴立奇由沪回乡,开展组织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吴文瑞积极参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溪南党支部书记、岩寺区委书记、歙县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及休、绩、歙县委副书记。民国30 年春,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后去江北,先后任皖南财委副主任,货物局局长,贵(池)东工委书记,桐(桐城……[详细]
  杜维佑(1921~)歙县人。民国29 年(194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歙太休县工委书记。1949 年后,历任中共歙县县委书记、歙县县长,中共徽州地委书记,徽州专署专员,中共安徽省委财贸部副部长,中共六安地委书记,马鞍山市委书记,安徽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详细]
  吴雪之(1906~1991)祖籍歙县北岸字锡之,又名承康,生于今南翔镇。民国19年(1930年)上海惠灵英文专科学校毕业,考入位于真如的上海国际无线电台,任会计处打字员、电台业务员同益会负责人。民国2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民国22年,因领导员工-而被辞退,任上海合盛洋行英语翻译,继续联系电台团支部,搜集情报。后负责电台、海关、邮政局3个团支部和杨树浦区一个联合团支部的工作。民国……[详细]
  刘和珍(1904—1926) 女,江西南昌市人。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进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书籍。“五四”运动爆发后,南昌学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刘和珍则是-中的积极分子,带领同志参加了--,-等-。刘和珍又是南昌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人之一,率先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是南昌第一批剪发的女性之一。在校期间刘和珍与同学一起组织了进步社团……[详细]
  刘尚志(1892~1971)字士先,歙县敬兴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民国25年(1936 年)任五十六师师长,次年指挥该师在湖南浏河镇驻守4 个月,同日军恶战5昼夜,打退日军6 次登陆进攻。后又参加襄阳与当阳、远安抗战,并参加守泌阳、攻信阳对日作战。民国32 年升任三十九军中将军长,民国34 年调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后调任第十集团军任副总司令,未就职即退役。民国36 年定居杭州,创办私立安徽……[详细]
  吴吉人(1837~1910),一名杰,歙县人,少年时在浙江兰溪经商。青年时弃商从军,能立于马背疾驰,以武勇闻名。驻守宁波,任职把总,积功升任千总,后提升招宝山总台官。光绪中,法军军舰进犯宁波沿海,吴吉人主张炮击,上司不允。后法军舰射击我炮台,守军4 人死亡,吴吉人愤怒,亲临炮台,击退法-舰,被上司以不遵军令,查处革职。后经宁波官绅力保,才得复原职。浙江巡抚刘秉璋识其才,刘秉璋升任四川总督,带其入川……[详细]
  余茂淮(1902~1956),名琪,又名余飞,别号光一,化名茂德,黟县城中名贤里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四月二十三日生。父亲在县城开设余复泰杂货店,后迁居安庆。民国8 年(1919 年),余茂淮18 岁,在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当工人,参加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任中央上海执行部工运干事。民国1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 年5 月15 日,上海发生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事件,造成著名的“五……[详细]
  柯庆施(1902~1965),又名孜史,学名尚惠。在上海搞地下革命工作时,曾用名怪君、何乃康等。歙县杞梓里西村水竹坑人。民国9 年(1920 年)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在上海团中央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2 年,奉命到安庆做恢复地方团组织工作,任执行委员兼秘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在芜湖加入国民党。民国15 年受中共中央指派,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秘书长。此后,历任中共安……[详细]
  徐谦(1871~1940),字季龙,歙县人,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忠实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推动两次国共合作和促进民主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徐谦于同治十年(1871 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少年时跟随桐城吴汝纶学习古文、成绩优秀,18 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入巴黎大学学习法政,与李煜瀛等加入同盟会,被派到南洋群岛协助孙中山筹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宣统二年……[详细]
  他的父亲是金长溥,当地名士。金榜自幼立志求学,长成从师名家。乾隆二十九年,乾隆帝南巡,金榜应召献诗赋,乾隆帝钦赐金榜为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金榜再入春闱,经礼部会试,又入殿试,一举夺魁。授翰林院修撰。乾隆四十二年,金榜出任山西乡试副主考官。次年,任会试同考官。散馆后,金榜丁外艰。回乡后,金榜在家养病读书,遂不复出。他徜徉于林下,著书以自娱。因为金榜著书夜读,率尽膏一檠,故自号檠斋。仕至翰林……[详细]
  洪莹考取状元后,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洪莹虽高中,但是对于仕途,却淡泊而无所追求。嘉庆十八年,洪莹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累官至知府。而后,他深感仕途险恶,淡薄功名,无心仕途。不久,洪莹上疏辞官,退职隐居。从此,洪莹恬于仕进,潜心学术,专意学问,尤长于经学。他对五经研习很有造诣,淹通经史,对各经均有撰述,惜其著作散佚。官至翰林修撰。洪莹工书,楷书遒劲。著有《元和姓纂》十卷,唐林宝初撰,而后,洪莹等……[详细]
  程昌期(?~?),字阶平,亦字佳评,字兰翘,江南歙县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汪如洋榜进士第三人。程昌期考取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四年,程昌期出任浙江乡试副考官。予行正科会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七年,程昌期出任詹事府赞善,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乾隆六十年,程昌期以侍讲任会试同考官。而后,升任侍读学士。出任山东学政,提督学院。程昌期教子有方。以经传先导……[详细]
  吴孔嘉(?~?),字元会,别号天石。安徽歙县人。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余煌榜进士第三人。吴孔嘉得中探花后,授翰林编修。翌年,参与编修《光宗实录》,后参加了《三朝要典》的编撰,遂被列为魏忠贤逆党。直到福王时,才被重新起用,并为其翻案。顺治初年,家乡的老百姓被大清军吓得抱头鼠窜。吴孔嘉冒着生命危险拜见清军提督,请求不要滥杀无辜,老百姓才得以平安。吴孔嘉入清后的事迹不详。著有《玉堂际草》、《……[详细]
  罗愿 (1136~1184) 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 ,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 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 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 》7卷。……[详细]
  聂冠卿(988—1042)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省歙县)人。嗜学好古,手不释卷;尤工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庆历元年以兵部郎中知制诰拜翰林学士,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迁大理寺丞。预修景祐广乐记,特迁刑部郎中。奉使契丹,契丹主慕其文词,礼遇甚厚。累官昭文馆,兼侍读学士。告归,卒。冠卿著有《蕲春集》十卷,不传。有多丽词一首,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见《能改斋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