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首页 > 地方人物 > 福建 > 泉州历史人物介绍12

泉州历史人物介绍12

更新时间:2023-12-30

  赵祖培(1900~1988年),泉州西街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父亲在菲律宾当店员。赵祖培小学毕业后升入培元中学,又转学丰州书院(今南安华侨中学)。临近学程结束,到菲律宾商店当学徒,不久回国。民国5年(1916年)又往菲律宾。民国10年,再回国,到西隅小学担任教师。在校董会许卓然资助下往东南大学补习深造,后因费用无着,半途而废。民国13年,第三次出洋,在菲律宾怡郎担任普智学校和中华商业……[详细]
  蔡光华(1900~1966年),泉州大隘门内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父亲蔡锋在泉州水巷(今名万寿路)开设瑞裕行,因代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石油成为泉州巨贾。蔡光华青年时进北京国立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帮助父兄经商。他采取进步的经营管理方法,不仅扩大代理业务,还进口蜡烛、肥田粉、水泥、烧碱、火柴、椰油、肥皂、面粉、啤酒等。民国12年(1923年),瑞裕与万源、珍利、合益、美孚5家商号成立和丰公……[详细]
  吴志满(1897~1947年),原名记满,别号耕夫,泉州新门外黄石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幼年过继其叔父为嗣,在家乡念过几年私塾。光绪三十四年,随养父到台湾基隆开小杂货店。几年之后,小杂货店收盘,吴志满回泉州。不久,随胞兄到印尼泗水谋生。吴志满初到印尼,先是当店员,不久肩挑咖啡担沿街叫卖。经几年积蓄,开办成春咖啡粉厂。又转而经营土产木炭商行,生意越来越发展,20多岁时便……[详细]
  秦望山(1896~1970年),泉州草埔尾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民国4年(1915年),秦望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同王泉笙、桂华山等革命党人在泉州开展反袁反日斗争。随后参加许卓然领导的闽南靖国军,进行护法倒李(厚基)运动。民国10年,在上海同许卓然等人组织福建自治促进会,号召驱逐北洋军福建督军李厚基。泰望山被派回福建,任组织福建自治军全权代表。秦望山遂到南安县以凤巢山为根据地……[详细]
  蔡鼎常(1895~1985年),又名其楷,字敬五,号静芗,泉州南门外紫坂乡(今晋江市紫帽镇园坂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生。父亲蔡翔文在泉州经商,举家迁居南门横街。民国元年(1912年),蔡鼎常进泉州中学,毕业后到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学习。两年后考入天津大学商学系。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蔡鼎常回泉州。国民革命军入闽,当时蔡正在主持商民协会工作,发动泉州商民支持北伐革命。民……[详细]
  蔡子钦(1894~1964年),字以钊,曾名筱园,晋江安海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生。民国元年(1912年)春,进福建法政学堂预科。民国5年,到菲律宾宿务市,任捷胜商行会计,不久升副经理。民国17年春,蔡子钦携资回泉州。次年3月,承办安海电灯公司,自任经理。民国21年4月,承顶泉州电气公司,改组为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投资银圆10万元,海外华侨、归侨占87%以上。董事会公推蔡……[详细]
  苏德安(1894~1965年),女,泉州东门水漈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父母信仰基督教,乡村医生。苏德安自小进教会学堂读书。民国元年(1912年),进泉州惠世女医馆学习。毕业后,鉴于当时土法接生造成妇婴感染疾病,初生婴儿常患破伤风、“七日疯”不治死亡,便和在永春医院毕业的丈夫何大年在永春城南口开医馆。民国7年,迁到泉州中山路打锡巷口开药房兼诊所。民国13年,诊所从打锡巷口迁入巷内,形成……[详细]
  李尧宝(1893~1983年),又名国富,泉州龙会铺棋盘园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二月生。父亲李九史,是油漆彩画艺人,兄长李琦会刻纸。李尧宝12岁读私塾,课余练习作画,还用心临摹《古今名人画谱》,在绘画技法上打下厚实的基础。李尧宝18岁时跟兄长学刻纸,善作交枝缠草图案。继承艺术传统,把木偶头彩绘的勾卷有致、变幻夸张和舞蹈艺术的旋律美,以及书法的笔姿韵味,融注形成他别具一格的图案。解放初期,……[详细]
  吴淑仲(1892~1984年),又名岩樵,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泉州市区中医世家。父吴树滋,系名中医外科医师。淑仲从小随父攻读中医书,嗣后拜泉州名中医陈香吟为师,学习临床技术。民国2年(1913年),他参与泉州著名儒医杨巽南为首组织的医学研究会活动,并参加泉州中医公会为会员。直到民国14年,在泉州花桥赠药诊所坐诊,其医术仁心深受群众好评。民国18年前后,泉州城内外流行急性传染病,他为抢救病……[详细]
  傅无闷,原名振箕,笔名落红、敬仙、冷眼等。泉州新门外锦田村(今属江南镇)人,生于泉州市区。幼受庭训,酷爱文学。曾进官立泉州府中学堂肆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傅无闷加入同盟会。北京财经学堂毕业后,返泉州参加辛亥革命光复之役,开始崭露头角。民国元年(1912年),许卓然在泉州考棚倡设新民阅书报社,傅无闷与陈硕生主其事。民国2年,在厦门参与创办《声应报》,任主任。袁世凯窃国,他在厦门参与建立中华……[详细]
  王雨亭(1892~1967年),名及时,又名明德,泉州北门顶埔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童年就读私塾,稍长到厦门当学徒。光绪三十四年,南渡马来亚做苦力、当店员。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一度返回泉州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世凯)斗争。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王雨亭在印度尼西亚华侨社会宣传反帝救国,提倡白话文,被荷兰殖民当局逮捕引渡回国,途经香港被友人救出。民国11年,又回泉……[详细]
  辜仲钊(1891~1984年),学名郁鍷,曾化名林超然、杨杰,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10岁时,经营工商业的父亲及伯叔父先后去世,家境渐次贫困。辛亥革命时,辜仲钊在中学读书,毅然参加泉州同盟会组织的学生军。民国6年(1917年),辜仲钊投入护法运动,在安溪杨持平的靖国军任军需官。靖国军成份复杂,辜仲钊险遭杀害,-远走爪哇、泗水和台湾等地当店员。民国15年,辜仲钊回国进广东……[详细]
  傅若谦(1890~1989年),原籍南安县,寓居泉州城内马坂巷,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生。童年在家塾读书,15岁到泉州富美柴店当学徒,业余随兄长若墙学习中医,孜孜不倦凡20年。民国13年(1924年)开始行医。泉州解放后,傅若谦参加街政工作,参与创办水门小学。1953年4月,他与7名中医人员组建泉州市中医联合诊所。1955年,联合诊所改为泉州市联合中医院,傅若谦担任内科主任。1958年8……[详细]
  汤文河(1890~1916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住泉州西街奉圣宫西侧。汤文河早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他积极投入泉州的光复活动。民国初,汤文河卖掉家中20多株龙眼树,交给革命组织作为活动经费,并将住宅的小书房作为革命党人活动的场所。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全国掀起反日、反袁运动的0。福州、厦门相继建立中华革命党支部。泉州地区的反袁斗争派王泉笙主持,……[详细]
  吴文楚(1890~1958年),泉州新门外延陵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7岁入塾读书。因家贫,光绪二十七年往厦门当商店学徒,后升掌文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文楚南渡新加坡,当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爪哇泗水谋生。1910年,吴文楚又加入中国光复会。同年光复会泗水分会成立,被推举为常务干事。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文楚回国参与……[详细]
  蒋以麟(1890~1960年),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在村塾读书,13岁时随父出国到爪哇泗水,初当学徒,后与友人合办艺林国货图书公司。他对孙中山、陶成章等革命家十分崇仰,16岁就参加反清组织泗水洪门会,18岁加入泗水光复会,后在星洲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常参与泗水明新阅书报社的爱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泗水同盟会鉴于国内革命形势处于0,委……[详细]
  吴藻汀(1888~1968年),名堃,泉州东街菜巷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生。吴藻汀15岁进入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在校的进步教师、同盟会会员江大疆经常引导他阅读孙中山在日本出版的《民报》、《复报》等革命刊物。当时府中学堂学生为反对不合理的管教,曾发起多次-,吴藻汀都是发起者和带头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吴藻汀从中学堂毕业,赴省复试,获优良第二名,奖“优贡”。宣统元年(1909年)春……[详细]
  庄汉民(1885~1949年),初名秋霖,号闲眠居士,泉州许厝埕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幼年丧父,13岁当商店学徒,又在木偶戏班打杂。15岁南渡新加坡。在一艘客轮上任职,认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参加兴中会,后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创办《兴中日报》,担任主笔。宣统三年(1911年),奉命回泉州开展革命活动,与蒋以麟等人组织泉州同盟会,筹划光复泉州事宜。泉州光复后,庄汉民往厦门从事南洋贸易。……[详细]
  傅维彬(1884~1924年),字商霖,祖籍南安县,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父亲当石匠,因受邻村石霸欺压,避居泉州城内释仔桥。傅维彬幼读私塾,稍长,从前清进士林翀鹤受业。光绪三十年,中秀才。后往厦门英华书院任教。辛亥革命前夕,傅维彬在厦门加入同盟会,回泉州与许卓然等人在小开元寺创办西隅学堂,作为革命党人的联络点。其后泉州同盟会成立统一组织,傅维彬被推为司法股长。泉州光复前后,地方动荡不安,其时……[详细]
  傅维早(1884~1939年),人称“早司”,又称“草司”。南安县溪美东山村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傅维早9岁随父母徙居厦门,11岁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拜一个外国建筑师为师。由于秉性聪颖,加上刻苦钻研,很快会看图施工、测绘设计,得到洋师傅的赏识与重用,推荐他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英华书院的建设工程。宣统二年(1910年),安礼逊准备扩大泉州惠世医院和培元学校的规模,聘请傅维早到泉州,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