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首页 > 地方人物 > 福建 > 泉州历史人物介绍19

泉州历史人物介绍19

更新时间:2023-12-30

  刘治国,字理贤。安溪县崇善里魁美乡(今蓬莱镇美滨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7岁入塾,因家贫中途辍学,帮其父刘维机经商兼务农。20岁出洋,初抵巴生,继至双文丹,再转吉隆坡以贩卖蔬菜为业。后营酒店兼食品,辟胶园,采锡矿,家资渐裕。时值清末,孙中山在南洋一带宣传革命,治国目睹清政衰败,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并负责加影支部党务,输将劝募,赞助革命。民国初期,不少党人及社会贤达到南洋造……[详细]
  王淑景,名连誉,又名广施,安溪县西坪乡尧阳村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淑景自幼聪明颖异,曾受学于泉州进士黄抟扶,学有渊源,工文善诗。民国10年(1921),淑景在厦门开禾路(竹树脚)创设尧阳茶行,其茶叶在漳泉各县和台湾、上海、海南等地销售外,还销至槟榔屿、吉隆坡、新加坡以及印尼吧城、井里汶、三宝垅、泗水、棉兰和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埠,成为著名茶商。淑景为人慷慨,对国民革命,出钱出力,有过贡献。……[详细]
  官光厚,字宗戴。安溪县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3岁丧父,家贫未能上学。长大后农耕兼打铁,后作肩挑苦力,以维持家计。光绪三十年(1904),南渡马来亚,先当锡矿工,续当垦植园工。后来购置田园种植蔬菜,又购置牛车搞运输,雇工办矿场,获利不少。转而经营橡胶园,拥有胶园一千多亩。光厚身在异域,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当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东南亚一带宣传革命时,光厚……[详细]
  李金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幼失母,10岁失学。随其父传别东渡台湾淡水,设摊卖茶叶,并得其继母谢氏教读四年,粗通文墨。后到台北金瓜石洗金沙,维持生计。年17,又随其父转赴印尼经营茶叶生意。不久,金水独立经营,事业逐渐发展。即与其父创办“胜德栈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嗣又召其弟家鹤到印尼,主持峇泽(花裙)厂。正当金水年富力强之时,其父传别把全部财产移交给金水,他即全盘掌管分设在各埠……[详细]
  李传别,安溪县龙涓乡赤片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世代务农。约在二十七岁时结婚,生有三男,长金水,次家鹤,三锦鸡。传别壮年丧妻,生活拮据,带金水随友人东渡台湾淡水谋生,初摆小摊,经营小包装茶叶。经营有年,续娶台女谢淑敏。谢氏为人贤惠,且有文化,为传别的贤内助。他在台经营多年,生意难以发展,遂携眷转赴印尼椰城,初设小摊,经营茶叶,生意逐渐起色,于是创“胜德栈茶行”。几年后,稍有积累,逐步扩……[详细]
  王祝三,字显才,安溪县常乐里由义乡(今剑斗镇月星村)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八月十五日。清末秀才。民国2年(1913)毕业于福州法政学校。曾任安溪县典狱官,建安道署财政科员、谘议,安溪县立第二高小学校校长。13至15年任南安县长。平素热爱公益事业,曾赴南洋各地募捐,创办崇德中学和建设剑斗东山“益美”、“成美”两石桥。民国17年任崇德中学董事会主席,动员华侨官光厚在厦门挑水巷购置楼房39间,作……[详细]
  陈浚芝,字瑞阶,号纫石,清同治四年(1865)出生。祖籍安溪县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乡经岭村),其先世渡台经商,定居新竹县。清光绪间,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因清理田赋及奏办全台团练有政绩,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掌教台北明志书院时,曾与布政使唐景嵩、举人林鹤年倡设“台阳吟社”,著有《竹梅吟草》。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起,遂协办台湾防务以备寇。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让台湾。浚……[详细]
  高选锋,字稚英,号拔庵,安溪县新康里大坪乡(今大坪乡大坪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于台北二张犁。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台北府学第二名秀才。选锋成秀才以后,不自满足,继续进修,决心中举人,成进士,金榜题名。其学习成绩每列玉屏书院前茅。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清廷命黑旗将军、广东南澳镇总兵官刘永福到台湾加强防务。选锋学识渊博,素为历任知府所器重。甲午战败,台北知府陈文□立即召见选锋,……[详细]
黄培松 [] (1855~?)
  黄培松,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祖籍安溪县兴二里科名乡(今尚卿乡科名村)。其先祖移居南安县仁宅乡,至乃父黄嘉淑赴榕经商,后举家迁居福州。培松有兄弟4人,他居四。培松少时习文,因府试不第遂弃文习武,拜晋江大罗溪武举人黄纪堂为师。黄纪堂见其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是可造之才,遂精心传授,严格训练,武艺大进。光绪二年(1876)参加武科乡试得第二名。六年赴京会试获得第一名,殿试……[详细]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早期在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创有“福安街”一条,“林乾太”小巷三弄(街巷至今犹存)。在道光年间,朝阳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回这些纹银,当待你当潮州父母官。”因此朝阳发愤,弃商从政。经钦差大臣林则徐荐举,先至四川押运铜锭,表现出色。后到潮州任……[详细]
陈圣 [] (1823~?)
  陈圣,字址盘,号廷铭,安溪县崇善里彭格乡(今蓬莱镇彭格村)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十月初三日。父陈传把在厦门做生意多年,有积蓄,回家乡置田宅,家道宽裕。陈圣为人豪侠,正直无私。咸丰三年(1853),安溪邻近州县大旱,米贵如珠。加之地租剥削,捐税繁重,农民生活,水深火热。当时太平军发展到长江流域,福建一些地方农民纷纷-响应。同安人黄位和黄德美叔侄二人领导小刀会于漳厦沿海一带起义,永春人林俊领导……[详细]
  林建猷(1805~1855年),字孝丕,号鸿轩。安溪县依仁里桂窑乡(今龙门乡桂瑶村)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父林志中,任粤东阳江镇总兵。建猷自幼颖异,与群儿嬉戏,能以兵法指挥调度。提督陈化成看到这情景,赞许说:“这孩子将来会由武职显贵。”长大后,通晓治军方略,娴熟骑射技艺,17岁为县学武生。建猷初任水师提标左营额外外委把总,升为外委把总,以后递升把总、千总等职。又以军功升任铜山守备,迁古营……[详细]
  陈元锡,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陈宗达族亲。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甫弱冠,有文名。时宗达登进士第,捷报临门,人皆往视。独元锡闭门不出,父母问其故,无锡答曰:“进士耳,儿亦能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元锡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详细]
  陈宗达,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其父陈修仕,因赴邻乡宴会,被讥为村汉,愤而离席归家。即相地筑书房,礼聘唐桂生为师课督诸子。宗达质不甚敏,但发奋攻读,文思大进,府试省试皆捷。清乾隆十九年(1754)成进士,历任延平、建宁两府教授。勤慎廉介,著有贤声。年老告归,一担书箧,两袖清风。……[详细]
  李宗文,字延彬,安溪县湖头人,光地曾孙,清植子。少承家学,读书强记而能通其要。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典试广东,旋升侍读。十八年充《大清会典》纂修,转右庶子。二十一年典试陕西,提督河南学政,因对学官失察被削职。二十六年复充中允,旋擢侍读,累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会典》总裁,转工部侍郎。三十年典试江南,提督浙江学政。因母丧离职守制。服除,授兵部侍郎、提督顺天……[详细]
  李清时(1705~1768年),字授侯,号蕙圃,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乾隆七年(1742),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当时高宗南巡,有人建议另开副路一条,长达二百余里,估计需架桥百余座,砍桑柘数十万株,毁民居、坟墓无数。清时以为这样做劳民伤财,但又很难据理力争,便亲驾小舟到南北官塘间来回察看,终于找到相连的水道,可……[详细]
  潘思光,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别号梓亭。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廿二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幼便颖异,周岁,教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名称,皆能记忆。4岁能诵五言诗。是岁,父去世,他号啕大哭,宗亲戚友莫不感动而流涕。5岁入学,与诸童子不同趣,喜画地作山水花鸟的形图。7岁时,祖父以雨中戴笠拜孔子出对:“竹笠拜先圣”,他随口答对:“玉笏觐至尊”。祖父大为惊叹!11岁随母归宁湖丘(……[详细]
  官献瑶(1703~1782年),字瑜卿,号石溪,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7岁入里塾,其父亲自课督,学习成绩良好。16岁进入县学,得到学使的赏识,以私俸奖给他购书籍。27岁,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漳浦学者蔡世远的赏识,被收为门生,又经蔡世远的介绍,受业于桐城著名学者方苞。当时献瑶已博通经书,留心正学,在这两位老师指导下,深入探讨濂、洛、关、闽等家的精义和……[详细]
  魏荫(1702~1774年),又名承荫,字乃树,号科镒。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九月初十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自幼务农兼种茶。笃信佛教,家中供奉观音,早晚烧水瀹茗,先敬观音后品味。据传,魏荫在岩石缝隙中,见一株茶树,异于他株,茶叶边缘成锯齿状,气味清香。遂在茶树上用布包土压条数枝,培育新苗,移植家中破鼎里,精心照护,茁壮成长,依时采摘焙制,冲泡三四次,茶色仍清黄。饮后……[详细]
  李清芳(1700~1768年),字同侯。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大学士李光地从孙。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登进士,次年授编修,参修《大清一统志》。不久,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清芳刚直敢言,凡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无不奏陈。六年,淮、扬一带水灾,户部所定施赈的新条例,比旧例大减。清芳上疏说:乾隆元年以来奉行的施赈条例,灾民分为“极贫”、“次贫“、“又次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