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首页 > 地方人物 > 福建 > 泉州历史人物介绍10

泉州历史人物介绍10

更新时间:2023-12-30

  吕惠卿,字吉甫,宋明道元年(1032年)生于晋江县开建乡仁孝里西垵村(今属安海镇),幼随父居泉州相公巷。父吕□,精明廉能,不畏权贵,历官光禄寺卿。嘉祐二年(1057年),惠卿登进士第,授真州推官。秩满入京,枢密院使曾公亮荐为集贤殿校勘,时王安石直集贤院,两人经常研讨经义,遂为莫逆之交。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权,极力举荐惠卿。他对神宗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详细]
  高惠连,字公溥,晋江安平(今安海镇)人,宋开宝五年(972年)生。自幼聪敏过人,博学多才,与师友论文,析理精辟明快,人皆服其警敏。后游庠州郡,领乡荐。咸平二年(999年),擢登甲科进士。初授宣教郎,任桂州州学教授。后转奉议郎,授龙阳知县,颇著政绩,迁朝奉郎,升兵部郎中,赐绯衣银鱼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惠连以朝奉大夫知泉州。累官广南西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轻车都尉。天禧二年(……[详细]
  马香缎(1943~1987年),女,民国32年(1943年)4月生于泉州东街。1958年初中肄业,曾到泉州油厂做工。香缎自幼酷爱南音。1960年参加泉州民间乐团,聪颖好学,通过三年培训,演唱、演奏技艺深受海内外弦友赞誉,为乐团较有造诣的青年演唱员。1963年首次应邀赴上海演出,获得上海文艺界和乡亲好评。“文革”中,南音被打入冷宫,乐团-解散,马香缎改行到百货公司当职工,但在强烈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余……[详细]
  傅金星(1928~1996年),别号紫芝,泉州新门外蔡塘坑(今属江南镇)人。民国17年(1928年)3月生。年幼家庭屡遭不幸,赤贫如洗。民国34年,初中刚毕业便为生计,先后在泉州、南安、晋江一带小学辗转谋职任教。解放前夕,任南安华岩小学(今属鲤城区)校长。1956年,傅金星在泉州立成小学任教期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60年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仙游县枫亭中学任教。……[详细]
  陈泗东(1924~1994年),字延颖,号幸园,曾用笔名史彤、思桐,泉州平水庙人,民国13年(1924年)生。父亲陈砥修,字仲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陈泗东5岁入学。民国27年在私立泉州中学校(今泉州六中)初中毕业,进培元中学高中部;民国30年春进福建省立长汀中学,民国31年秋转省立龙溪中学。民国32年8月高中毕业。民国33年秋,考进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系。民国35年3月加入……[详细]
  许炳基(1923~1988年),泉州涂门街人,民国12年(1923年)生。自幼热爱音乐、舞蹈表演,十几岁在泉州立成小学读书时就参与校际的演出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平民小学任教,参与组织抗战歌咏活动,参加新峰儿童剧团、昭昧戏剧学会、青年剧社、长虹剧社的演出。他先后在世界名著《巡按使》、《群狼》、《拉娜》、《婚事》以及冼星海的歌剧《军民进行曲》等剧中饰演重要角色,后来在泉中中学演出古装话剧《桃花扇》……[详细]
  杨朝坤(1923~1987年),民国12年(1923年)生于泉州北门外石塘前乡(今属鲤城区北峰镇群石村)。15岁往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先当佣工,后从事小商贩。50年代初创立西贡裕华侨行有限公司,事业发展迅速。到60年代后期,分公司已遍及美国旧金山、菲律宾马尼拉、泰国曼谷和新加坡等地。杨朝坤热心华侨社会公益事业。50年代发起创办西贡堤岸福德学校,亲任董事长。将该校发展为越南最大的华文学校之一,学……[详细]
  王爱群(1921~1989年),泉州西街甲第巷人,民国10年(1921年)生。少年时在泉州省立晋江初级中学肄业,民国25年投考福建省公路局。后因抗战,公路遭破坏,又到泉州新峰、南安县京山等校和泉中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参加救亡歌咏队和抗日演剧社团。抗战胜利后,再到泉中中学任教。由于他倾向革命,民国34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后经保释,避往菲律宾,直到1949年9月才返回泉州,回国后除在晋江县中任教外,……[详细]
  万善宗(1921~1945年),泉州东门外浔美村(今属城东镇)人,民国10年(1921年)生。父亲万守英,贫苦农民。万善宗13岁于浔江小学毕业,往厦门一家洗相馆学艺;17岁时由姑母带往菲律宾马尼拉市谋生。先在一家华侨锌器店当徒工,几年后又在溪仔婆区一家料器店当店员。他日间做工,晚上到英语夜校学习,学得一口流利英语。菲律宾沦陷后,万善宗参加地下抗日斗争,1942年春加入共产党,同年秋任店员党委会属下……[详细]
  林玉花(1920~1973年),女,原籍晋江县内坑乡,民国9年(1920年)生。因家庭穷苦,十几岁被卖到南安县岭兜村当婢女。她聪明伶俐,常看戏看得入迷便独自摹仿。不久有个戏仔班来岭兜村演出,她毅然随戏仔班出走。后来南安县岩埔村梨园戏德春班“下南”(梨园戏分“下南”、“上路”、“七子班”三大流派。“下南”是指北宋时闽南民间土生土长的戏文表演,有自己特定的剧目、行当和乐曲。因宋代曾把省一级的行政区域改……[详细]
  尤鸿源(1920~1944年),原籍泉州北郊罗溪乡(今罗溪镇),1920年(民国9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出生。父亲早逝,少时失学,做过报童和餐馆、西药店学徒,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家人生活。1935年,尤鸿源参加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分会”)。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推动“民武分会”成员与工、商、学业余俱乐部店员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团体。1937年5月,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倡议组织华侨劳工……[详细]
  许谷芬(1919~1979年),号国勋,泉州连理巷人,民国8年(1919年)1月生。家境清寒,2岁时丧父,一家四口全靠母亲做工维持生活。许谷芬在晦鸣中学(今泉州七中)毕业后,民国26年到晋江县祥芝小学当教员,后考入福建省立义务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晋江县朝阳民众学校校长和晋江县私立玉浦小学教员。此时抗日战争爆发,许谷芬参加进步剧团演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民国29年,许谷芬回泉州温陵中心小学任教。同……[详细]
  吕文俊(1918~1994年),字细超,泉州东湖仁风东禅村人,民国7年(1918年)元月生。吕文俊于省立晋江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泉州、厦门等地担任过小学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后又转入福州福建师范学校乡师科学习,民国26年毕业。民国32年到江西中正大学深造。吕文俊爱好文艺,每到一校,常利用课余组织师生排戏、演戏。1950年8月,吕文俊担任晋江县宣传联合会(简称“宣联”)文工团编导,改编歌剧《柳树井》……[详细]
  王冬青(1917~1973年),原名松龄,泉州人,民国6年(1917年)生。15岁时父亲病故,勉强念完初中。平时喜读郭沫若、谢冰心、茅盾、臧克家、法捷耶夫等作家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民国23年,王冬青结识文学青年何应泉(又名司马文森),在写作上得到更大帮助,所写文稿常针砭时弊,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是年冬,王冬青受聘到泉州《国民日报》社为副刊。民国24年,进步青年林任生与王冬青相识,结成密友。民国2……[详细]
  史爱珠(1917~1986年),女,泉州新门外大房村(今属江南镇)人,民国6年(1917年)9月生。未及周岁,母亲病故,被店头村一家贫苦农民收为童养媳。民国27年,史爱珠21岁在店头村小学做杂工时,由学校教师、中共党员高倩妙(女)介绍参加革命活动。那时她苦于自己目不识丁,便参加店头村小学校妇女夜校学习。民国28年1月,史爱珠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参加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组织领导的抢米斗争。民国29年……[详细]
  庄坤(1917~1984年),原名庄丕坤,小名霏霏,民国6年(1917年)1月生于泉州甲第巷,为翰林庄俊元曾孙。父庄善欢,曾任厦门电话局局长,在庄坤出世前几个月去世。9岁时其母也病逝,由其大姐及堂兄庄丕启抚养成人。民国15年,庄坤进小学读书。民国20年,考进泉州私立中学(今泉州六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参加由该校教务主任张炳铭领导的反日救国会及学生抗日义勇队。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庄……[详细]
  陈天恩(1916~1989年),泉州西街甲第巷炉下埕人,民国5年(1916年)8月生。15岁在求实小学毕业后无力升学,在西街泉兴糊纸店学艺。他虚心吸取以扎制人物动态为专长的王臭,以扎骨、画笔、剪贴见长的张守训,以扎制飞禽走兽闻名的黄申赐等糊纸艺人的经验,不断提高技艺。平时他观察戏剧表演中的人物性格、服装样式、颜色搭配、场面安排,作为自己的借鉴。他所塑造的彩扎人物颜色协调,衣褶流畅,仪态逼真,性格鲜……[详细]
  陈奕尚(1916~1995年),泉州南门外前店村(今属江南镇)人,民国5年(1916年)7月生。黎明高中毕业后,考进厦门大学教育系,民国33年春毕业,在晦鸣中学(今泉州七中)任教。民国34年春,应聘到晋江县中简易师范科任主任,并教授教育理论、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课程。民国35年春到永春中学任教务处主任。在晋江县南侨中学任校长时,他特别注意师资的选聘,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他的领导下,南侨中学迅速发展……[详细]
  许金荣(1916~1984年),乳名壬寅,又名吴寅、徐克、清源(清元),泉州北郊双阳高厝村人,民国5年(1916年)农历三月在漳州出生。因父亲经营饼店亏损,他只念完小学。民国19年,父母染鼠疫同日去世。饼店负债1000多元,债主上门把财物一扫而空,当时许金荣年仅14岁。民国20年,许金荣到厦门集隆参行当学徒。民国21年,结识厦门水果捐稽查员李青石(中共地下党员),受李青石引导,开始接受革命思想。“……[详细]
  陈德良(1915~1969年),又名奕刘,泉州人,民国4年(1915年)农历十月生。父亲陈家谋是制花艺人,在梦粿巷(今花巷)开设晋发制花店。陈德良14岁随父做纸花。16岁在泉州南门钱庄当学徒,后被老板解雇,只好再回家制花。遇旺季,夜以继日,拼命生产;淡季,捏小糕人、小动物及做蜡金鱼、走马灯等出卖。陈德良制花敢于改进创新。他用绸绢制成的绸春花花瓣浸过桃胶水晒干,插在妇女头髻上,半个月保持花型、颜色,……[详细]